云門醬酒,難舍北方“年味兒”
過年,中國人重要的事情。
再忙,都要停下來,再遠,都要回趟家。這就是過年的意義,辭舊迎新,在一個365天結束后,稍作休息與調整,接著再開啟下一個365天,日子就這樣一年一年的循環。
過年,是一場“尋根”之旅,走南闖北的人,浩浩蕩蕩的回到自己的家鄉,方言、風俗、老習慣,在回到家的那一刻都回來了。
對于中國人來說,年夜飯和春晚是過大年的重頭戲。中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東西南北橫跨距離之大,讓中國人有著多樣的過年方式,但無論哪里人,年夜飯的桌上都少不了一瓶好酒,這是人們對過去一年來辛苦的一份犒勞,更是對未來新的一年美好的期望。
云門醬酒,北方大地上的一瓶好醬酒,這是每個北方人忘不了的味道,為什么說云門醬酒獨具北方“年味兒”?因為云門專注醬酒48年,是“川黔之外的一瓶好醬酒”,秦嶺淮河一線,區分了中國南北的方方面面,也成就了“南有茅臺、北有云醬”的格局。酒到,新年到,云門醬酒已經成為北方人年夜飯上不可缺少的味道。
北方人的“年味兒”
俗話說“十里不同俗”,因為氣候、飲食等方面的差異,南北方過年習俗也會略有不同,這些因不同地域產生的不同習俗,構成了中國年的龐大體系。
隨著社會流動、南北交流頻繁,很多習俗的南北界限已經模糊,但幾個“硬性”風俗,依然還是極具特色的保留在原產地。
小年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地區是臘月二十三,部分南方地區是臘月二十四;除夕、大年初一吃餃子是北方人的習俗,在除夕吃餃子,取“更年交子”之意,大年初一吃餃子則是為了一年交好運,南方則吃年糕和湯圓,年糕因為諧音“年高”,年初一的湯圓更具特殊意義,它的取意是:事事如意,全家團圓美滿。
而年夜飯上的那瓶酒,更是有講究,中國人自古擁有勤勞節儉的美譽,平日里不舍得喝的好酒,都留在過年和親近的人共同分享。在北方地區,當云門醬酒還被稱作是云門陳釀時,就已經是許多家庭過年必備的好酒。
云門醬酒起源于青州,這是一座擁有7000年文明史和3600年釀造史的秘境之地,蘇埠屯出土的精美酒器栩栩如生,證明了青州善釀的古老傳統,世代相傳形成的青州千年釀造技藝是云門醬酒的無價之寶。
自1974年在酒中發現茅香味兒后,云門與茅臺就開始了近半個世紀的“南來北往”的互相學習與交流,在“技術聯姻”下,云門將傳統醬酒12987釀造工藝與青州傳統釀造工藝結合,創新北方醬香的獨特工藝——“160操作法”和“四高、二長、一大”技術標準,形成“醬香優雅、風味醇厚”的北方味道。2020年11月26日,仁懷市人大副主任鄧帆率領仁懷市“十四五”白酒產業發展課題組一行蒞臨云門考察,她對云門醬酒在促進中國醬酒產區發展和豐富醬酒多樣化市場需求方面所做的貢獻,給與了充分肯定。
專注醬酒48年,過大年,喝好酒,云門醬酒作為北方大地上的一瓶好醬酒,已經成為人們忘不掉的北方“年味兒”。
云門醬酒,禮敬大年
年關將至,中國人忙的時刻。
云門醬酒的生產車間熱鬧非常。成瓶裝箱的云門醬酒一箱一箱從廠房里拉出來,碼在車里整整齊齊,運向天南海北。
這是云門醬酒熱銷的第四十多個年頭。早在上世紀80年代,云門醬酒一度出現供不應求的搶購場面,當時受一些政策的影響和時代的局限性,加之醬酒釀造的工藝復雜性和儲酒長期性,短時間內無法釀造出滿足市場需求的醬酒,云門醬酒曾一度賣到脫銷。
為了能釀造出更多的好醬酒,在時任山東省委書記梁步庭的親自批示下,云門陳釀車間改造項目在1985通過審批,云門陳釀酒1000噸工程啟動,項目新征土地350畝,投資1760萬。2003年,云門啟動江北洞藏白酒系統工程,2010年先后建設“云門酒道館”、“云門御封酒坊”、“云門春藝術館”、“中國北方醬香釀造示范園”,其中建設面積3萬平方米、年產5000千升的醬酒車間成為中國醬酒大的單體釀造車間。
隨著產能的不斷擴大和儲酒能力的不斷提升,云門醬酒有了面向全國輸出一瓶好醬酒的能力。
時至,云門醬酒年關忙碌的背后,是無數云門人共同努力的結果。在中國人重要的節日到來之際,云門人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釀好每一瓶云門醬酒,禮敬中國年。
過大年,應該喝點好酒。
云門醬酒,一瓶產自北方大地上的“中國年禮”,好醬酒不分南北,風味各有不同,不同的風味,同樣的歡聚,“年味兒”就是家人聚在一起喝好酒吃好菜的味道,這是中國人的心之所向。